编者按
为努力答好“教育强国建设,广东医何为”的时代答卷,全校上下以迎接新一轮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学院、教学部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期展示的是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医工融合守正创新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前身为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10年12月。2018年正式更名为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院现有3个行政机构、2个系、3个基础课程教研室、2个研究室和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院教职工92人,其中专任教师64人,包括正高6人,副高24人,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47%,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67%。学院老师先后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青年教师1人、师德标兵1人,“扬帆计划”项目获得者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截止至2023年9月,学院在校生共2057人。
专业开设领风气之先
学院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生物医学工程、信息资源管理、智能医学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个本科专业,其中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从2020年9月份开始招生,是广东省第一个开办该专业的单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从2022年9月开始招生。信管专业是国内最早开设医疗信息化专业的高校之一,是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点、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医学电子与医学影像设备东莞市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光学和医学信息大数据两个省市共建科研平台。
近五年,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2021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省、市科研立项70余项,发表多篇SCI检索,EI检索论文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0项。
构建医工融合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
构建医工融合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近两年学院分别与金蝶医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上药桑尼克有限公司联合签订了产业学院共建协议;与百辰源(广州)科技有限公司等共8家企业签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书。
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应用型实验教学平台。学院公共实验教学中心和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别在2017年和2019年获得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近3年学院组织超过1000人次的本科生参加各项创新创业活动,占比超过80%,大学生创新训练/实验计划项目校内立项50余项,实质性开展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约200人次,占比约为20%;在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在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广东省二等奖2项,优秀奖4项、攀登计划获省三等奖1项、“互联网+”获省三等奖1项、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021年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立项19项,其中3项国家级项目,8项省级项目,2022年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立项25项,其中1项国家级项目,12项省级项目。2023年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立项16项,其中6项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等荣誉。
强化“医工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特色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生工作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党建+思政”育人合力作用;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强化“医工结合、校企合作”人才特色培养体系建设,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构建学科竞赛和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开设精英讲坛、设立“校友奖学金”等立体化、组合式措施,推动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办学特色鲜明。一是坚持校企合作,与国内五十多家医疗信息化企业、医疗设备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其中20多家单位签订协议共建实习基地,解决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二是以目标为导向,于2013年启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基础上,坚持教学结合行业需求、教学资源结合行业资源、学校培养结合企业培养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构建“3+1”教学体系。2021年,生物医学工程系率先打破专业界限,开办医工专业特色班,与企业共建创新实验室,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活动。三是鼓励学生多元发展,于2013年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借助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以“科技创新大赛”为抓手,孵化和培育科技创新项目。就业情况而言,因毗邻广州和深圳两个一线城市,又处于国家高端医疗器械生产的核心地区,医工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近五年,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2021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省、市科研立项70余项,发表多篇SCI检索,EI检索论文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0项。
信息工程系
医疗信息化卓越创新班
“信息工程系医疗信息化卓越创新班”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及产业集群,瞄准医疗信息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相关领域,紧密结合医疗信息产业背景和市场需求特点,以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强化综合能力和提高工程素质为培养核心,不断丰富工程内涵、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素质、开展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教育。
生物医学工程系
卓越医用电子工程人才培养创新班
“生物医学工程系卓越医用电子工程人才培养创新班”根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性,以医工结合为宗旨,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建设为重点,培养具有医学背景、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能够从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医学仪器开发的卓越工程师,以满足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及行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
智能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联合学士学位项目
2023年增设的广东医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智能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联合学士学位项目,是广东省第一个联合学位项目,也是探索校际联合人才培养横式的重要举措。两所高校将以该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推进机构、平台、师资、学科、专业、课程全链条融合,打造跨校、跨专业、跨行业的“新工科+新医科”复合型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并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贡献力量。联合学位于2023年9月正式招生。
信源/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编辑/杜濛
责编/周圆
复核/谢炯明
审发/冯锦山